当前位置:首页 >娱乐 > 正文

朱楚文:不喜歡跟陌生人買東西!台灣科技業「錢進印度」得先過文化這關

2024-05-10 12:59:47娱乐

文:朱楚文(IC之音竹科廣播《科技領航家》主持人)

台灣最近與印度淵源頗深,朱楚除了正在簽勞務合作備忘錄,文不灣科傳出若順利可以引進十萬移工來補人力缺口之外,喜歡西台不少科技廠近年也前進印度,跟陌過文關打造繼中國後的生人新生產基地。

12月初時我很榮幸能擔任由Digitimes主辦供應鏈高峰會Panel Discussion主持人,買東訪談印度IT硬體之父/HCL Infosystems創辦人Dr. Ajai Chowdhry、技業Digitimes黃欽勇董事長,錢進以及印度大恒竺成律師事務所合夥人Santosh Pai,印度講述台灣企業在印度的得先挑戰與機會,特別是化這在半導體與電子產業的合作。

事實上印度,朱楚近年來在國際政治經濟領域能見度真的文不灣科越來越高,今年以來,喜歡西台全球南方(The跟陌過文關 Global South)甚至成為國際政治經濟重要關鍵字,8月下旬以「全球南方議程」定位的南非金磚峰會、9月初在印度舉辦的「全球南方之聲」G20高峰會等都證明,全球南方正在發揮「發展中國家」和「第三世界」過去從未有過的政治和經濟力量。

而印度不僅因人口紅利具有市場優勢,近年來電子業發展相當積極,講者們就分享,印度若能與台灣半導體產業深入合作,將有機會在地緣政治的威脅下帶領彼此突破重圍。

然而,看起來充滿機會的印度市場,其實相較於泰國、越南等東南亞國家,卻更有挑戰,因為印度具有非常獨特的文化。

今年很榮幸能參與晚宴,恰巧與幾位印度高層同桌,以席間熱烈討論著台灣7-11能否進軍印度市場為例,印度高層真真切切給我們上了一堂文化課。

他們認為,小七是不可能在印度生存的,因為「印度人不會跟不認識的人買東西。」

原來,印度人有非常強烈的家庭觀念,而這樣的觀念延伸到整個國家社會。對他們來說,他們與周遭的街坊鄰居宛如一個大家庭,彼此之間都非常熟悉(或必須非常熟悉)。

對印度人來說,剛認識一個人,就必須去了解對方的家庭成員關係、職業背景、喜好等私領域的事,如果不清楚才叫作不禮貌。

而這樣的觀念與被美式文化洗禮重視個人的台灣恰恰相反。

從這樣的文化延伸,印度人買東西已不只是購物,而是一種「維繫關係」的過程。相較於台灣人喜歡「一站購足」,覺得小七方便,印度人更願意去多站慢慢買,每個站都維持良好的關係,有助於他們維持社會家庭的連結。

這也是為什麼席間印度高層斬釘截鐵認為小七在印度不可行,因為印度人不認識小七店員!(除非小七店員願意去認識整個里的所有顧客的家庭背景,還能朗朗上口)。

甚至這也影響到印度人挑選產品的喜好。

相較於台灣人喜歡品質高的產品,對於印度人來說,寧願選擇品質普通但後續服務非常好的產品,勝過品質好但服務普通的商品,因為印度人重關係,對他們來說,後續服務才是可信任的,比產品本身更具有價值。

簡單來說,印度人買東西不只是購物,而是與賣東西的人建立長久關係,因此相較於CP值考量,在印度更講究信任。

GettyImages-1531834023_(1)Photo Credit: GettyImages
印度總理莫迪

這真是非常不同的文化,也是為何印度人總是說要慢慢來,這次對談一直提到如果台灣人想要到印度建廠或做品牌,一定要願意花時間,不可能想要蓋廠2-3年就回收資金開始賺錢,因為如果印度人不認識你,是不可能跟你做生意的,甚至不願意去你的工廠上班,也不會買你的產品,

而認識一個人需要多久,對於印度人來說,可能是至少五年,甚至十年。

隨著印度具有民主且人口紅利,已有不少調查都認為印度將成為下世代最具發展潛力,甚至可能成為領導全球經濟的重要國家,而台灣科技業想要進入印度市場,無論是建廠或是賣產品,可能都得從長計議,畢竟文化這一關才是挑戰,所謂錢能解決的事都事小事,最難搞的總是人事。

本文經TechNice科技島授權轉載,原文發表於此
原標題:印度崛起!台灣科技業前進印度得先過文化這關|專家論點【朱楚文】

延伸閱讀

  • 台灣年輕族群因「移工MOU」產生反印度情緒,其實充滿許多誤解和疑點
  • 國人醞釀遊行抗議引進印度移工,學者驚「從未遇過這種反彈」分析兩國合作好處、誤解根源
  • 美國商會:年輕充足的勞力、積極招商電子和半導體產業進駐,印度成為台商急欲搶佔的寶地

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!

責任編輯:丁肇九
核稿編輯:翁世航


最近关注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