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热点
死刑犯是怎麼長大的?逾7成僅國中學歷,平均關20年忍受煎熬絕望,寧願死也「不想當沒用的人」
发布日期:2024-05-10 01:45:30
浏览次数:899

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和歐洲經貿辦事處昨(21)日共同主辦「尊嚴、死刑死也正義、犯麼生命權」國際研討會,長大成僅會中公布「台灣死刑犯監所訪談計畫」結果。逾當沒負責訪談的國中關年台大社工系副教授Ciwang Teyra、廢死聯盟執行長林欣怡分享死刑犯的學歷樣貌輪廓、在監所中的平均生活以及他們對死刑的看法,事實上多數的忍受人死刑犯都因為長時間的關押感到「生不如死」。國外學者指出,煎熬絕望資源嚴重不足的寧願人最容易被判死刑,條件惡劣的不想長期監禁則會導致「待死現象」,這幾乎等同於酷刑虐待,死刑死也是犯麼國際人權公約所不允許的。

3成死囚已超過60歲,長大成僅關押時間平均20年,逾當沒最長35年

根據訪談團隊的統計,全台共有38位判決定讞的死刑犯,僅1位女性,其中37位接受訪談。死刑犯平均年齡52歲,最年輕的30歲,最老的71歲。超過9成都在40歲以上,近3成為60歲以上的年長者。

死刑犯是怎麼長大的?逾7成僅國中學歷,平均關20年忍受煎熬絕望,寧願死也「不想當沒用的人」

他們犯案時平均年齡30歲,其中1位年僅19歲就犯案。關押時間平均20年,最短9年,最長35年。過半的死刑犯都被關押11到20年,將近4成的被關押21到30年,意即將近9成的死刑犯,都已在監所中待了超過10年。

死刑犯是怎麼長大的?逾7成僅國中學歷,平均關20年忍受煎熬絕望,寧願死也「不想當沒用的人」

超過7成沒高中學歷,家庭破碎、進觀護所反而走偏、未成年就出社會

根據統計,37位受訪的死刑犯,多數時在國中畢業後就未繼續就學,7成以上都沒有高中學歷,僅1人大學畢業。

死刑犯是怎麼長大的?逾7成僅國中學歷,平均關20年忍受煎熬絕望,寧願死也「不想當沒用的人」

他們普遍不喜歡讀書、不愛寫功課,訪談團隊推論,這可能和他們的成長環境有關 。父母離婚、重組家庭、隔代教養、父母中有人很早過世,都是死刑犯的家庭常態。有不少死刑犯表示,自小父母工作非常忙碌,他的需求和存在經常被忽視。有人自認沒有家,父母並非真正的父母。亦有不少死刑犯曾受家暴、虐待。

訪談團隊發現,死刑犯幾乎都很早就出社會,還在就學時就會利用課餘時間打工賺錢。雖然未成年就進入職場,但多數人的工作都長期不穩定。有人從軍,有人從事營造工程,也有人當貨運司機、做餐飲業,或是在非法賭場工作等等。除此之外,他們翹課、逃學或逃家後容易在聲色場所流連、結識朋友,因而涉入非法組織或工作。

青少年時期進入感化院或是觀護所,也未將他們導回正途,反而習得更多暴力文化。有死刑犯受訪時表示,「觀護所是個黑暗的地方,我的人格在那時期完全歪掉,對我這一生的影響最大」。

不是弱勢族群容易犯死罪,是資源嚴重不足的人最容易被判死刑

來自印度的法律學者、倡議者 Maitreyi Misra也回應,印度的狀況非常類似,幾乎所有死刑犯都是低學歷、低收入的弱勢族群,處於印度種姓制度中的最低階層,或是少數宗教族群,甚至有將近1成的死刑犯有智能障礙。他認為,這不表示弱勢族群特別容易犯下死罪,而是資源嚴重不足的人,最容易被判死刑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受訪的37位死刑犯中,婚姻狀況屬於單身者過半,但有20人都有子女。他們犯案時,子女幾乎都還未成年。林欣怡補充,近年來司法審判開始重視「兒童最佳利益」,但台灣多數的死刑犯在面對審判時,法官都還未有這個觀念。如果考量到死刑犯的未成年子女,很多判決都可能需要重新評估。

台灣死刑犯多數都在2009到2011年間判決定讞,有些死刑犯受訪時表示,現在要判死刑似乎比以前難。現在的量刑鑑定、量刑前社會調查,都比以前更完整,有些死刑犯認為,按照現在的量刑標準,自己應可被判無期徒刑。假如判無期徒刑,以他們被關押的年數來看,大都有機會申請假釋出獄,但現況是,判死刑後監禁時間一直拉長,他們既沒有被執行死刑,也沒辦法申請假釋。

希望「做點事」賠償被害人,卻連起碼的尊嚴都得不到

死刑犯受訪時表示,他們也想自給自足,多少賺點生活費買日用品,因為「連買個衛生紙也要跟人家拜託,覺得自己很low」、「一個月有2、3000元就夠了,有多的就給被害者、給國家,以我們的勞力來贖罪。」死刑犯表示,不想被說偷懶,不希望每個月都得伸手和家人拿錢,也不希望社會大眾認為,國家還要花錢來養他們。

但實際上,死刑犯不被允許像其他受刑人一樣下工場工作,即便是最簡單的委託加工都不行。

Ciwang Teyra指出,如果死刑犯要求監所讓他們做勞作,監所會把勞作需要的材料,如折紙蓮花的紙,拿到舍房讓他們做。但舍房通常僅2、3坪,空間非常狹窄也沒有桌椅,他們只能跪在地上、放在床上做,做完的成品沒地方放,反而更加壓迫生活空間,最終通常不了了之,這也讓多數的死刑犯感到不滿。

有死刑犯受訪時說,

「這制度不會讓我們去證明自己的價值,哪怕今天要我上戰場,要我去顧核廢料也可以,就是不要成為一個沒用的人,不是好像每天吃飽睡睡飽吃。我今天要吃國家一口飯,也要吃得理所當然,不是好像在餵狗一樣,這是一個人最起碼的尊嚴啊。」

寧願死也不希望長期監禁:面對執行的不確定感到痛苦

台灣的死刑執行不會事前通知,過去甚至會在半夜叫醒受刑人直接帶去執行,後來才改為下午先通知,晚上執行。有死刑犯表示,剛被關押時,每天到了一定時間就會開始緊張、焦慮、心跳加速,後來因一直未被執行,漸漸習慣而麻痺。有死刑犯說,若能知道何時要執行,比較有時間做心理建設。

煎熬、折磨、絕望、焦慮、喘不過氣、高度不確定、擔憂自己成為家人的負擔,這些都是死刑犯等待執行的感受。多數人覺得,寧願死也不願意終身監禁,不知道自己繼續被關下去、活著有何意義。訪談結果顯示,死刑犯是高自殺風險族群,有不少人曾企圖自殺,因為對看不見盡頭的關押和執行都感到絕望;有人甚至曾寫信給法務部長,要求執行自己的死刑。

面對死亡,有死刑犯表示「不怕」,認為該來的就來,另外有人表示「殺人償命、欠債還錢」是天經地義,被執行就是「把命還給被害人」,既然被害人已死,被執行就「誰都沒欠」。有個死刑犯說,之前有個受刑人殺死媽媽,被判死刑時都安然自若,後來改判無期徒刑,反而自殺死了。


上一篇:陸股狂跌 誰受衝擊最大?|天下雜誌
下一篇:財經台/高收益債豬羊變色 還在車上的人該怎麼辦? |天下雜誌
相关文章